比利时新鲁汶大学商学院攻略
来源: | 作者:gbsac8 | 发布时间: 2018-01-29 | 1248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比利时位于西欧的中心,到荷兰、法国和德国等都相当的便利。而新鲁汶大学的市中心就有火车站,到布鲁塞尔市区约一小时,而前往夏洛华机场(廉价航空Ryan Air的停驻机场)也只需两到三小时。如果觉得搭乘火车比较昂贵,也有公车可以选择,但所需耗费的时间则又更长。


就学校本身的生活环境而言,也相当便利。由于新鲁汶的城市发展主要是因为这座大学的成立,所以主要的校区处于市中心的精华地段,到餐厅、洗衣店和採购日常所需的购物中心都相当的近(在生活电子报中有更加详细的介绍)。


课程方面,为了达到新鲁汶要求的最低学分数,我修了五门管院课程和一门法文课。由于我较感兴趣的课程为行销和管理,所以我所修习的管院课程也全数与此相关,包含:进阶行销、进阶策略管理、劳资关系、电子行销和策略沟通,以上五门皆有小组讨论,而且占据总成绩四成以上。


我所观察到和台湾较为不同的有两点,一是教授多喜欢以启发式的方式教学,上课的时数有三到五成的部分都在与学生问答和交流,而学生也相当踊跃发言,举手而不被教授点到并非不常见的事。二是这裡的评分较硬,如期末考占总成绩百分之四十,则该考试的满分即为四十分,相较于台湾的考试而言,分数更难拿。


我在比利时学习下厨之后,又对这样的差异有更多的观察。除了逛超市时,对当地的生活会有更深一层的认识。真正下厨后,也能在和室友的不期而遇间,聊到不同食材的使用、烹调方式,甚至是该料理在彼此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等等。对我而言,食物是我生活及文化交流间很重要的一环。

 

和室友交流最多的部分就是在厨房,我们可能交换彼此料理的方式,或是最近生活发生的琐事。我还记得我曾经问过我的德国室友如何料理马铃薯,因为在台湾我所接触的马铃薯料理不是薯条就是马铃薯沙拉。而他也很大方的与我分享,他所惯用的烹调方式和香料等等。藉由不同的料理认识一个人或一个国家的文化,真的是件很有意思的事。


除了室友外,我也和当时一起到新鲁汶交换的政大学生一同搭伙,研究菜色。在这半年之中就学会了许多听起来很厉害的大菜,如红烧、三杯等等。另外也和在当地认识的台湾人或来自其他亚洲国家的朋友一起开potluck party,互相交流。在经济实惠之外,也增进对彼此的了解。


除了彼此分享做菜心得外,我也还有印象曾和我的室友们有过一些不完全轻鬆愉快的沟通。来自不同生活背景的我们难免会有些不习惯彼此的部分,如卫生习惯,厨房的使用规则常常是我们讨论的主题,而且每个人都有相当不同的意见,如何在这些意见中协调或了解彼此也是我相当大的一个课题,此外也让我学习如何坚定、明确的表达自己。还记得有部分的室友不习惯在使用完马上清洗碗盘,而我使用厨房的频率最高,有时候就需要清理整个水槽以便煮菜。而后来我也选择适当的表达我的意见和想法。在各方沟通后,除了能更加了解彼此,不再有委屈的心态外,之后相同的情形亦有所改善,是相当有价值的学习经验。


总结我的生活体验虽然不完全都是欢乐美好,但在让我更加了解彼此以外,也让我学会聆听和更加独立。